简体  繁体  Russian
推荐给朋友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介绍   

俄罗斯油画   

商务项目   

留学咨询   

俄罗斯风情   

中俄贸易   

日常服务   

网站导航   
热门排行
最新排行
推荐排行
新闻标题: 中俄军贸-中国的国防技术进步
发布时间: 2013年3月5日 閲读次数:4555 新闻来源:环球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从俄罗斯引进了多种先进航空发动机,从大推力的D-30系列、AL-31系列,到中小推力的RD-33/93系列,俄罗斯的发动机几乎支撑着中国军用飞机动力的“半边天”,一些外国媒体甚至刻薄地形容,“中国空军的翅膀是俄罗斯提供的,没有俄罗斯生产的发动机,中国空军又如何起飞呢?” 今天,我们在这里回顾20年来,中俄双边军贸交流的风风雨雨,和大家共同探究那些在中俄军贸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来共同思考中俄军贸给中国的国防技术进步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下面,我们列举了十个对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中俄军事技术引进案,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将对中俄军贸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采购上百台D30发动机 给中国大运和新型轰炸机“插上翅膀” 
     据俄罗斯航空杂志《Take-off》报道,2011年,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与中国签署的D-30KP-2发动机供应合同,俄罗斯NPO“土星”公司已经陆续向中方交付发动机。2012年10月16日在雷宾斯克,中国代表正式签收首批12台发动机。2012至2015年间,合同签订的184台D-30KP-2将陆续交付中国。2012年底前第二批发动机预计将交付中方,2013年预计交付60台,而2014年计划交付72台。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或将现役伊尔76MD运输机装配全新D-30KP-2涡轮风扇发动机。20世纪90年代,中国曾引进18架伊尔76MD运输机,随后将一些改装成KJ-2000预警机。而中国采购的D-30KP-2发动机也将主要装配在中国自主研发的运-20重型军用运输机上。 2009年11月,“土星”公司已经顺利履行了由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签订的向中国出口55台D-30KP-2发动机的合同。
      据“俄罗斯之声”推测,俄罗斯发动机可能用于另外一种更大型的、在本世纪最初十年中期开始生产的中国飞机。这就是轰-6K轰炸机。与先前的轰-6型飞机不同,其中两台旧式中国产发动机被更现代的D-30KP-2所替代。更换新发动机为扩大这些飞机的航程所必需。据悉,轰-6K是中国轰炸机机队中的一个新成员。它配备有多功能大型数字化雷达。更重要的是,每架飞机现在都能携带6枚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巡航导弹。
二、传说中的“934工程”让中国拥有了现代化陆军 
      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俄罗斯有针对性地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陆军装备技术,其中包括引进俄罗斯BMP-3M型步兵战车技术、T-80U坦克技术、2S19自行榴弹炮、道尔-M防空导弹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引进项目通常被媒体统称为“934工程”。 BMP-3M是俄罗斯生产的第三代步兵战车,具有火力猛、机动性能优异和防护能力强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步兵战车之一,其配备的一门100毫米2A70型半自动线膛火炮号称“屠夫的镰刀”,是世界上步兵战车携带口径最大的火炮,被西方媒体称为“恐怖”兵器。 
该炮由双轴稳定,可发射高爆杀伤弹或3UBK10反坦克导弹。其中,高爆杀伤弹的有效射程为4000米,初速250米/秒,发射速率为每分钟10发。该车携载高爆弹的总量为40发,其中的22发装在自动装弹机中。该炮发射的3UBK10反坦克导弹中包含一具9M117激光驾束导弹和一具发射容器。中国的决策层认为BMP-3M步兵战车优异的性能对提高中国装甲战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随即开始技术引进,这就是我军ZBD-04式步兵战车的由来。 ZBD-04式履带式步兵战车是我国继86式步兵战车后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履带式步兵战车。 
ZBD-04型步兵战车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履带式底盘,发动机前置,中部为炮塔,后部为乘员舱,可搭载7名步兵。车体采用铝合金材料,为全焊接车体,全车质量较轻,流线型较好。车首装甲的倾斜角度较大,拥有较好的防弹外形。车体外形较为高大,车首前下方安装有大型防浪板,车尾门下方两侧具有两个喷水推进器喷口,具有较佳的浮渡性能。 
该车的炮塔有着浓重的俄罗斯色彩,前中央位置安装有一联并列武器组,主炮为一门100毫米低压线膛炮,其右侧的30毫米机关炮和主炮刚性连接,其左侧并列安装有一挺7.62毫米车载机枪。在炮塔侧面的附加装甲钢板上各安装有一组3联装烟幕弹发射器。炮塔为双人结构,按照BMP-3步兵战车炮塔的布局,车长在右,炮长在左。
ZBD-04动力舱的布置更接近西方风格,而没有仿制BMP-3M战车后置发动机的作法:右侧为三个串联装矩形散热器,左侧为一大尺寸正方形动力舱盖板,在动力舱后缘炮塔根部为一多空组合式发动机进气滤清器。驾驶舱采用了带有东方风格的串联式双人布局,舱盖采用传统的椭圆形盔式左开舱盖。其前舱舱门前面安装有三个呈扇形分布的潜望观察镜,其后舱在车体左侧安装有一个侧视观察窗。

三、引进“龙卷风”火箭炮是提升我军集团军级压制火力的一次革命 

据外国媒体报道,中国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俄罗斯9K58型“龙卷风”火箭炮系统,至2004年,终于设计定型了我军自己的“龙卷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PHL-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9K58“龙卷风”火箭炮是俄罗斯研制的一种300mm多管火箭炮,由于射程远,齐射时间短,能快速撤离发射阵地,生存率较高。该火箭炮是第一个在火箭弹上装备控制系统的武器平台(在主动段按距离和方位修正飞行弹道),与无控火箭弹相比,弹着点密集度提高一倍,射击精度提高两倍。
 “龙卷风”系统采用了多种无控和末制导火箭弹。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还采用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技术,火箭弹的散布精度技术。通过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三者配合使射击精度大为提高。 
齐射时,1台“龙卷风”火箭发射车能在38秒内发射完12枚火箭弹,覆盖672000平方米的区域。虽然口径增加不多,但精度上的巨大提高使得“龙卷风”系统的打击威力大大增加,6辆发射车的齐射威力就相当于以往2个旅的9K57“飓风”火箭炮的效果。按照前苏联装甲兵作战教令,对于突破正面的装甲师要予以火力、兵器等诸多方面的保障,因此对主要方向上的营加强配备,每营配2辆弹药装填车情况下可实施连续多次齐射。我国在引进“龙卷风”火箭炮技术之后,经过技术消化和自主创新研制了PHL-03式火箭炮,其威力已经彻底超越了参考原型。 
四、引进9M311导弹让中国的野战防空技术突飞猛进 
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先后引进了4艘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随该型舰艇,我国还引进了多种配套导弹技术,其中,9M311导弹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了,但是,它却使我国的野战防空导弹技术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9M311防空导弹是“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喀什坦”舰载弹炮合一防空导弹系统的重要一环。该型导弹主要是针对武装直升机和空地武器设计的,是一种全自动、全天候自行防空系统。于1988年开始在苏军服役。装有30毫米双管高射机关炮和9M311防空导弹,可以打击200-8000米的各种中低空目标,其跟踪雷达的最大跟踪距离可达13千米。 
相信不远的将来,一种源自9M311导弹的新型防空武器将会出现在我军35毫米自行高炮的炮架上。
五、引进“施基利”导弹 让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区域防空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上海的老江南造船厂靠泊码头,人们看到了两艘崭新的新型水面舰艇,它就是052B型导弹驱逐舰,它所携带的防空导弹就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施基利”导弹,而和它一同带来的,是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区域防空能力。
“施基利”是一种全天候多通道的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可以担负舰艇和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主要拦截目标是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攻击机,直升机和各类反舰导弹。 
外国媒体普遍认为,中国引进的“施基利”导弹系统为9M38M2型,是该系列导弹比较新的型号。
据有关资料介绍,“施基利”导弹武器是对付全方位来袭的各种空中威胁的有效武器,在所有舰载中程防空导弹武器中费效比很高。目前,“施基利”系统在“现代”级驱逐舰前后各配置一座24枚导弹的弹库和类似美国发射“标准-1”导弹的MK13单臂倾斜发射架。 
从2008年开始,人们惊喜地发现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它被称为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但仔细查看该型导弹的外形结构,我们不难发现它和“施基利”导弹的关系非同一般的密切。从2008年开始,我国054A导弹护卫舰开始配备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 
六、秘密引进9M131“混血儿”M导弹 中国单兵反坦克武器即将“鸟枪换炮” 
俄罗斯的9M131反坦克导弹具备射程远和威力大的特点,其最大射程达到1500米。9M131导弹采用了一种新的制导方式,省去了弹上昂贵的制导器件。因此,9M131导弹的成本与无制导武器相近,但在1500米的距离上对目标的命中概率高达90%。我国引进9M131“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种低成本的大威力单兵反坦克武器。
七、引进俄罗斯炮射导弹 开创中国同型武器“先河” 
俄罗斯研制的“红土地”-M炮射导弹的弹体可分为两部分,使得其能够存放在自行火炮的标准炮架上,可根据预期的发射任务来确定“红土地”与普通弹药的携带比例,使弹药的搭配率更合理。相比之下,美军“铜斑蛇”炮弹的弹体太长,不能存放在自行火炮的标准炮架上。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这种先进炮射武器技术,随后发展出自用版本。 中国自行研制的GP系列大口径炮射制导武器。俄罗斯研制的“红土地”-M炮射导弹。
八、引进俄罗斯多种鱼雷技术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俄罗斯ТЭСТ-71М、УСЭТ-80、АПР-2、53-65K系列先进鱼雷技术。
九、引进2S19自行火炮技术 发展我军新型大口径自行火炮 
2S19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是原苏联解体之前刚刚完成研制的一型履带式自行火炮,用来取代2C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该型自行火炮采用了T-80坦克的底盘和2A65牵引榴弹炮改进而来的火炮。1989年开始装备苏军部队。每个炮兵连装备6门。 我国新型155毫米口径自行火炮的许多技术均参考了2S19自行火炮。 
十、引进图-154电子战飞机 
我国在2000年之后,开始引进多架图-154电子战飞机,这些飞机打开了中国研制大型电子战飞机的“大门”。
从1992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苏-27战斗机开始,中俄军贸合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年风风雨雨,在这二十年时间里,中俄军贸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俄军贸交流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中国的现代化空军开端:1992年引进苏-27战斗机始末。 
中国空军引进的苏27战机堪称中国空中力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苏27在引进的时候是前苏联在解体前性能最先进的战斗机,在引进苏-27之前,中国的空中力量漏洞百出,不堪一击,而在拥有了数百架苏-27和苏-30战斗机之后,中国才开始拥有了真正现代化的空军(此处是指以第三代战斗机组成的现代化空战力量)。 
80年代中国空军虽然号称是世界第3大空军力量,但核心只是数千架50年代水平的歼5,歼6和少量歼7战机。1990年海湾战争,整体装备比中国先进的伊拉克空军在美军打击下迅速灰飞烟灭,让中国空军倍感压力。苏27战机的出现和引进,让中国空军终于有了可以保护国家天空的利器。 
1988年5月15日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被阿富汗战争搞的焦头烂额的苏联已不可能继续单独对抗美国,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与北京的关系。1989年,冰封了30年的中苏关系终于揭开了新的篇章,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那年的5月访问了北京,戈尔巴乔夫访华时,送来了一份厚礼——重启中苏军事合作,原先一直处于完全中断状态的中苏军贸随之重新拉开了帷幕,苏27出口中国的合同就是在这一短暂的时期达成的。 
80年代末以后,中国与美国和西方的武器技术合作几乎全面停止。而此时苏联也处于经济衰退之中,需要外汇来维持基本运转,这使得两国军事技术合作有了相互需求的基础。 
1989年9月苏联《红星报》刊发了一篇对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的专访,在这篇文章里,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向记者表示:如果中国希望获得米格29之类的高性能飞机,“苏联政府认为不存在政治障碍”。这番言论在国际政治界、军事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应,这使得人们纷纷关注,中国是否会购买米格29战机。至于苏27,人们则压根没有去想过,因为苏27性能非常先进,当时只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作为苏军也刚装备不久的先进战机,这种机型向来只部署于苏联本土,连驻东欧的苏军部队都难得一见,更不要说出口外销了。 
1990年4月23日,中国总理李鹏前往莫斯科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李鹏向苏联方面提出恢复和扩大两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合作,并且同意以政府贷款的形式向苏联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换取莫斯科同意向中国出售航空技术装备。 
1990年5月31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便率领了一个大型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苏联方面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出乎中方意料地派出了强大阵容参加会议,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的协定》以及《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的工作进入程序化谈判阶段。正是在这次会谈中,中国军人不但了解了赫赫有名的米格29战斗机外,还了解了苏联一种更先进的歼击机——苏27。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论坛讨论]
当前评分:0
Bad  1 2 3 4 5  Good
..........................................................................................................................................................................................................................................................
协会介绍 | 俄罗斯油画 | 商务项目 | 留学咨询 | 俄罗斯风情 | 贸易信息 | 日常服务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2004 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协会 版权所有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塔林街7栋A座6H 102622
电话:+86 13439175060 ,+86 1057782670,+7 9161052484 电话/传真:+86(10)57782670
电子邮件: trade@china-russia.org , caspw@139.com

京ICP备05021730 , 京公网安备 110115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