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Russian
推荐给朋友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介绍   

俄罗斯油画   

商务项目   

留学咨询   

俄罗斯风情   

中俄贸易   

日常服务   

网站导航   
热门排行
最新排行
推荐排行
新闻标题: 俄罗斯年在华影响调查:俄罗斯离我们近了?
发布时间: 2006年12月12日 閲读次数:4317 新闻作者:赵嘉麟 新闻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俄罗斯年”闭幕了,在中国人心中,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俄罗斯印象是否有所改变?
11月9日晚,在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的激扬乐声中,“俄罗斯年”将在人民大会堂缓缓落下帷幕。中国总理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共同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成功,举行得很成功。”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在10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算了这样几笔“账”:“在‘俄罗斯年’期间,俄罗斯所有的高层领导都对华进行了访问,包括总统、总理、各位副总理、联邦议会上下两院的议长,最高法院院长、总统办公厅主任……”,“总共有400多个正式代表团对华进行了访问,其中有120多个代表团是副部级以上的级别”,“在‘俄罗斯年’年期间,俄罗斯举行了20多个地区的专项推介会……”,“根据我们初步的估计,中方参加人员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0万人,观众达几亿人。”
在这些数字背后,“俄罗斯年”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像拉佐夫所说“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传统友好”呢?对即将于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来说,如何在深入民心方面从“俄罗斯年”吸取有益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俄罗斯年”的普通“观众”和参与者,请他们谈一谈对于中俄首次举办的“国家年”活动的体会。
对年轻人要投其所好
金莹莹,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大四学生:无论从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各界,对于“俄罗斯年”都给予了极大关注,举行的活动规模大、数量多、内容丰富。作为一名俄语专业的学生,我和同学们都积极参加了活动,从中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对俄罗斯的了解。
由于我是俄语专业学生,因此获取有关活动信息方面具有便利条件——活动主办方面会通过学校来组织我们参加。但是,普通民众就可能错过不少活动,而且由于语言和思维上的障碍,他们无法顺利地和俄方人员进行沟通。
当然,加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交流是长期的一个工作,不可能仅仅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就一蹴而就。希望今后有关活动组织机构能够在举办类似活动中,多考虑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习惯和特点,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等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激发起大家参与的热情。毕竟,青年对传承中俄友谊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俄流”可向“韩流”学习
刘珠江,北京市公务员: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是很必要的。中俄两国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在当前环境下加强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流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因此,通过官方来组织举办系列活动能够确保“俄罗斯年”顺利进行。但是,也正是由于活动在组织、宣传等方面过于突出官方性质和政治意愿,因此,对于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一些活动被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俄罗斯驻华使馆等和老百姓“距离遥远的场所”。与此不同的是,我今年4月份看到过有关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举办与北京普通市民见面会的新闻。见面会过程中,这位韩国外交官回答了北京市民关心的话题,整个活动气氛很亲切,彼此产生了很好的互动。因此,如何引导群众参与活动,增进活动的互动性和亲和力,是值得有关方面反思的。
可以将俄罗斯文化进入中国和“韩流”在中国传播做个简单的比较。韩国文化将韩国商品作为载体,深入中国普通民众家庭。再加上韩国明星和韩剧的跟进,因此,面积不大的韩国却能够在文化上迅速影响中国。而俄罗斯虽然地域广袤、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这个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都是石油、木材等无法贴上认知标签的商品,加上政治和历史环境变迁,大多数中国人对于俄罗斯的印象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再有,由于俄罗斯曾经历苏联解体后国际地位的下滑,因此,中国人对其关注度降低是情有可原的。而目前,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中国百姓开始重新提高了对这个国家的注意力,但是仍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俄罗斯充斥着排外的“光头党”分子、敲诈勒索的海关和警察人员、巧取豪夺的“寡头”等等。因此,需要有更多系统展现俄罗斯社会真实情况的一些报道或者影视作品。
光唱苏联歌曲已经不够了
姚光岩,俄罗斯歌曲爱好者:我年轻时接触到苏俄歌曲,并很快对此着迷。在90年代初,我还在俄罗斯呆过一段时间,回国后在大连组织苏俄歌曲爱好者成立了业余合唱团。当有俄罗斯朋友来中国的时候,我经常听到他们说:“你们欢迎我们的时候怎么老唱那么几首老歌?在俄罗斯,大部分人几乎已经不唱这些歌了。”我听到这样的话,感到脸上一阵阵发烧。这表明,我们对于俄罗斯了解远远不够,是在凭着主观的想法来认识这个邻国的。
为了向今年中国“俄罗斯年”献礼,我特意自费出版了《俄罗斯新歌集》,但是仅仅靠个人力量来推广俄罗斯新歌和俄罗斯文化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需要政府扶持、企业资助、有识之士的响应。
“锦上添花”不能忽视
霍燕,中国“俄罗斯年”官方网站编辑:中国“俄罗斯年”活动涉及的面很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中,“中俄友谊之旅”大型跨境采访报道将沿途的俄罗斯风土人情生动地展现在中国人的面前,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在张家界和珠海的表演也很吸引人们的眼球。
但是不少活动,尤其是经济上的洽谈会、推介会,举行后没有后续的报道,这样老百姓就无法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些活动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而且,宣传方式上,许多文艺活动没有很充分地利用在中国家庭已经普及的电视,没有集中地推出俄罗斯影片,或者歌曲、舞蹈等,因此一些活动无法扩大自身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拥有上万“粉丝”的俄罗斯流行乐歌星维塔斯今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节目的录制,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有关方面并没有利用这次大好时机在中国推广宣传这位俄罗斯歌星的作品,所以维塔斯中国之行只能以昙花一现而告终。
希望明年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的组织单位能够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了解俄方普通民众的需求和接受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一些活动。在这方面,网站应该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交流不应光局限于“俄语圈”
德米拉·古巴列娃,新华社俄罗斯专家:今年举行的许多重大活动确实对俄中双方巩固关系大有好处,但我个人认为,一些会晤和交往还局限在政界和商界的固定人群中进行,出席的中方人士或多或少都是出于工作、学习等缘由来参与活动。
至于青年交流方面,我可以感觉到在中国年轻人对于俄罗斯尤所关注,但是这些人大多是俄语专业的学生或工作人员。事实上,“俄语圈”以外的中国青年数量非常庞大,因此需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多组织诸如体育赛事、夏令营、狂欢节等活动,使得两国年轻人直接交流。同时可以引进最新的俄罗斯电影和书籍。我发现不少中国人对于俄罗斯的了解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美好的时光。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双方越是着眼于怀旧,那就越容易拉大彼此之间认识的差距。俄罗斯早已不是苏联,而中国也不是以前的中国。
链接:中俄商定2007年举办“中国年”活动原则
2007年,中俄双方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中俄两国均高度重视,目前正积极着手筹备工作。俄方组委会主席、第一副总理梅德维杰夫8月底来华,同中方组委会主席、副总理吴仪举行会谈,商定“中国年”活动将注重质量,打造精品,突出重点。目前,双方正在磋商“中国年”活动清单.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论坛讨论]
当前评分:0
Bad  1 2 3 4 5  Good
..........................................................................................................................................................................................................................................................
协会介绍 | 俄罗斯油画 | 商务项目 | 留学咨询 | 俄罗斯风情 | 贸易信息 | 日常服务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2004 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协会 版权所有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塔林街7栋A座6H 102622
电话:+86 13439175060 ,+86 1057782670,+7 9161052484 电话/传真:+86(10)57782670
电子邮件: trade@china-russia.org , caspw@139.com

京ICP备05021730 , 京公网安备 110115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