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中国副总理吴仪二十三日早上对日本人说,因临时有「紧急公务」须立即回国,因而取消与小泉纯一郎的会面,但吴仪回国不到一天又动身前往蒙古访问。显然,吴仪腰斩访日行程并非因为甚么「紧急公务」,而是她不肯见小泉。诚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二十四日所说,是中方不满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因此,吴仪此举其实要掴小泉一巴掌,以强烈的态度向日本表达不满。
前车可鉴
当然,北京也很清楚,掴这巴掌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甚么代价呢?第一,北京这样做不符合外交礼仪,毕竟小泉是主人家,若有迫不已的急事要取消会晤,也应先寻求对方谅解;因此,这次事件无疑会对中国的外交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中日关系将再受到冲击,高层互信几近荡然无存,两国都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但权衡之下,北京仍决意为之,可见吴仪不见小泉,对北京应有重大的政治利益,甚至不惜为此赔上这些代价。
对吴仪而言,一旦她与小泉握手言欢,而她回国后小泉又立即参拜靖国神社,对她的仕途无疑会是致命的重击。犹记得前总理朱镕基九九年初上任伊始,美国指摘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风波正闹得不可开交,朱坚持如期访美,为美国人「消消气」,最后不但无法与美国签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回国不久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还被美军的导弹炸毁,三名中国记者死亡。结果,反美怒潮席卷全国,朱在内部受到严厉批评。
暂时僵局增对日回旋空间
对胡锦涛等中共领导层来说,暂时弄僵中日关系其实也有好处。第一,暂时纾缓内部的反弹。上月二十三日,胡锦涛与小泉在耶加达见面后,中共开始全力扑灭国内的反日活动,惹来党内外的批评,胡等人受到很大的压力;另方面,小泉在会面后不但没有采取改善两国关系的举措,反而在吴仪来访期间,不断重申参拜靖国神社的意愿,全然不把吴仪放在眼内。显然,北京的「热脸」碰上了日本的「冷屁股」,北京的滋味如何,可想而知,徒令内部要求强硬对付日本的呼声更高涨。因此,紧急召回吴仪,摆出对日强硬的姿态,有助胡锦涛应付内部的压力。
第二,暂时弄僵中日关系,有助北京增加对日的回旋空间,特别是日本「入常」问题。北京迄今仍未就日本争取在今年九月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表态。事实上,几乎全国都反对日本「入常」,北京在此事上进退为难:支持则与民意为敌;反对则令中日关系彻底破裂。如果中日关系正常,北京实在不可能反对日本「入常」,只能支持或保持中立;相反,中日关系一旦陷入僵局,北京公开反对日本「入常」的压力大减,至少也可以是其中一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