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行,风风光光来回,除了进行历史性的国共领导人“连胡会”以外,带回了五项共识,以及两只熊猫、大陆观光客赴台、台湾农产品免税输往大陆等厚礼。
依据连战回台当日的民调显示,五成以上的民众表示接受,个性沉稳持重的连战总算顺利“达阵”。
在“连胡会”的最重要协议中,是国民党接受“反台独”、“九二共识”两项前题,这也是北京当局以最高规格接待连战的主因。
掌控党政军的胡锦涛,已将台湾问题与中南海政权之稳定挂钩,2008年奥运即将到来,胡锦涛当然担忧台海生事,“反独”已超越“促统”。胡锦涛与连战晤面时,不再提“统一”与“一国两制”,改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取代,可看出胡锦涛的弹性与坚持。
胡锦涛能耐机锋显力道
为了对陈水扁持续施压,胡锦涛主动邀访宋楚瑜,一方面是让宋楚瑜也进入“一中架构”,另方面则是运用连宋予陈水扁压力与刺激。
胡锦涛的战略非常清楚,陈水扁如果要上谈判桌,非接受“九二共识”不可。为了达此目的,胡锦涛可说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拉连宋刺激扁”,胡锦涛的能耐与机锋逐渐展现力道。
两岸形势变化太快,即使旁观的美国也应接不暇,“连胡会”所达到的成果,也出乎美国意料之外。美国表态说北京领导人应与民选的台湾领导人交流,正是惟恐胡锦涛的手伸进台湾。美国担心失去台海的主导权。陈水扁正是接收到美国的信息,一改过去批判连战的态度,祝福连战,认为连战的大陆行并未逾分。
陈水扁的目的也逐渐明朗,在台海谈判互动中,陈水扁企图掌控台湾方面的主导权,准备与胡锦涛搭建对话桥梁。
宋楚瑜乘连战的尾巴赴大陆,声势当然已无法与连战相比,唯一可以比的是宋楚瑜获有陈水扁的认证与加持。
2月24日的“扁宋会十结论”,基本架构是“中华民国体制”,即使胡锦涛也予肯定。陈水扁在赴南太平洋访问中,主动透露将透过宋楚瑜传口信予胡锦涛,什么口信?当然是表示有意与胡锦涛晤面,双方坐下来谈台海前途。有了陈水扁的加持,胡锦涛当然也会重视宋楚瑜的大陆之行。
宋楚瑜说穿了就是陈水扁的“特使”,宋楚瑜如同连战一样,也必然会接受“九二共识”。
问题来了,当连宋两人成为陈水扁与胡锦涛之间的“桥橔”,陈水扁要不要接受“九二共识”?无论是民进党中执会所通过的“政党访问中国决议文”,或者是陈水扁的言论,无不反对“九二共识”,陈水扁只承认“九二香港会谈的成果”。当“祖宗成法不可变”,陈水扁敢接受“九二共识”,不惜与民进党、台联支持者决裂吗?
陈水扁执政五年,内政可说一无是处,随着年月增长,“童子军治国”成为“罗浮童子军治国”,三一九“两颗子弹”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
时日无多的陈水扁政权,唯一可以突破并幻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者,就是两岸关系的解冻。
陈水扁在去年12月11日立委选举以后,因为国亲两党控制立法院实质过半,态度为之一变,与他个人意向以及在乎历史定位有关。
陈水扁批连又捧连,甘冒党内之批判达成“扁宋会”,目的不外乎企图跨越蓝绿、两岸对决态势,希望建立一些正面的诉求,以便退场时在“花道”能获得人民之正面评价。问题是,陈水扁有如此宏观能力吗?有逻辑一致的执行力吗?有严谨认真的幕僚团队吗?陈水扁的人格特质令人信赖吗?
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基本教义派,显然已失去了对陈水扁的信任。李登辉对陈水扁的重炮批判,双方已到了翻脸的地步。从意识形态与政治利益,台联只要对陈水扁出手愈重,就愈可瓜分已松动的民进党基层。
民进党支持度下滑
根据民调显示,民进党的支持度下滑10%,失落感的群众必然是流向态度愈来愈强的台联。
民进党陷入“精神分裂状态”,“里外不是人的猪头”。陈水扁如同上法庭的律师,一下是声音高亢抗争到底,一下子是轻声细气“庭外和解”。兵随将转,陈水扁一再转圈圈,民进党无所适从,准接班人苏贞昌只好说出“民进党没有变”。
由“连胡会”的过程中,胡锦涛展现出深沉厚重、精明干练、举重若轻的领导人气质。反之,陈水扁胸无城府,见招出招,完全不合逻辑且情绪极不稳定。
胡锦涛已设下“九二共识”天罗地网,就等陈水扁一步步陷进去。
一个人没有目标,如何能走得够远?即使陈胡两人双双上了谈判桌,陈水扁背后有美国老大哥撑腰,但以陈水扁的见识与作为,即使台湾有相当多筹码,但陈水扁是胡锦涛的对手吗?实在令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