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美国商业周刊指出,虽然日本和中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相当高,历史的宿怨和当前的国际竞争却使得双方处于剑拔弩张的情况,而这种战略的对立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争执。
报导指出,四月九日在北京有上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日本篡改教科书有关侵华的史实,之后在中国大陆其他的大城市也有一连串反日的抗议行动。造成日本与中国关系紧张的因素,其实并不只是日本过去的侵略行动,也是由于日本和中国在亚洲竞争经济及外交霸权的地位。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自二零零一年掌政以来一直希望能振兴日本经济,却难见成效。报导指出,小泉为了在国内争取支持并在国外展现强势形象,不惜打出民族主义这张险牌,包括到靖国神社祭拜及修宪的建议。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学者何理凯指出,日本的走向,看在经济及外交影响力日增的中国眼里,是绝对难以接受的。中国会倾其力抵制日本的扩张。
报导指出,虽然双方已有剑拔弩张之势,日本和中国的政府都不愿情况失控。日本外相町村信孝预期最近会访问北京。不过,在对立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日本首相小泉也难就教科书问题做出让步。
其实日本与中国之间最严重的心结可能是关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的问题。作为对联合国捐款数额第二高的国家,日本当然期望在安理会的改革方案下成为新的成员。中国目前是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对于安理会的改革方案,中国已经明白表示反对安理会扩大成员。一般都认为,中国此举就是为了要阻绝日本进入安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