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Russian
推荐给朋友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介绍   

俄罗斯油画   

商务项目   

留学咨询   

俄罗斯风情   

中俄贸易   

日常服务   

网站导航   
热门排行
最新排行
推荐排行
新闻标题: 新闻分析:巴黎郊区骚乱四大原因 敲响欧洲警钟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9日 閲读次数:1380 新闻作者:林晓轩 新闻来源:综合

  新闻分析:巴黎郊区骚乱的四大原因

  巴黎郊区两名青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进入变电站而触电身亡的事件引发的骚乱已经持续了十二个晚上,并且蔓延到了法国其它城市和市镇,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这一骚乱何以会发生、怎么会发展到现在的地步?

  其实,追根溯源,骚乱的发生与四个词有关:移民,教育,失业,种族歧视。

  法国是一块传统的移民土地。一个半世纪以来,从接纳政治避难者到吸引劳动力,法国接受移民的原因发生了变化,移民的组成与来源也随之改变。1974年,由于经济增长放慢,法国政府宣布:除政治避难和家庭团聚者外,移民正式停止。从那时起,家庭团聚成了移民的主要来源,并且非洲和亚洲成为主要的移民来源地。

  一般来说,法国的移民潮总是先来单身劳动者(劳动力移民),然后家庭才随之而来(生育移民人口)。

  对待移民,法国有自己的同化模式。与允许移民保留自己的文化的英国模式不同,法国模式是通过学校和其它机构对移民进行同化,最终让移民接受法国的价值观。然而,由于大部分移民属于平民阶层,受家庭、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他们不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除了家庭经济状况以外,法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对移民受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按照社会福利政策,长期失业人员和无学历青年都可以领取政府补助。另一方面,法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法(如送孩子进私立学校等),避免他们的孩子上外国孩子比例高的学校。结果,能够进入大学预备班或者高等院校的移民子女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愿意雇用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的移民子女。但同时,一部分接受了大学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移民子女却在工作之后遭遇“瓶颈”:大材小用,薪水不涨,升迁无望。于是形成了一个怪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学习无用,也就降低了职业期待值。

  根据法国国家城市敏感地区研究观察所的最新报告,到10月底,法国“困难”街区的求职人数持续上升,这些地区的失业率达到了21%,是全国平均失业率的两倍还多。

  其实,从教育和就业两个方面都不难看出移民在法国受到的歧视性待遇。长时间以来,随着“城市翻新计划”和其它“紧急计划”的出台,越来越多的移民住到了郊区。在许多街区,凡是最贫穷的法国人居住的地方,移民的人数也最多。由于受成见和排外思想影响,许多法国人对移民的行为、能力乃至取得的成功持怀疑态度。

  法国宣称“自由、平等、博爱”。然而在接纳移民方面,却违背了自己的信条。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奇不久前主张给予在法国长期居住的、欧盟以外国家的外国人以市政选举权,以加强他们融入法国社会的机会。其实在德国、意大利等许多欧盟国家,移民已经享有了市政选举权,但在法国,这依然是一个敏感话题。

  法国的郊区问题已经存在相当长时间了。法国历届政府采取了预防、高压等各种手段,但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移民不能真正融入法国社会。日积月累,居住在“困难”街区的移民后代感到失望,他们感觉受到了侮辱、被国家和政府抛弃。他们生在法国、长在法国,却与法国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他们组成各种团体,不时制造暴力事件,目的之一是显示他们的存在,希望受到关注。以下这些数字能够说明问题:20世纪90年代,法国共有200个“困难”街区,而现在则超过了900个;自今年初以来,法国共有3万辆汽车被烧,也就是说每月有3000辆、每天有100辆汽车被烧毁。两名青少年触电死亡的意外为移民后代宣泄不满提供了导火索,而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奇在移民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成了骚乱持续的一个理由。

  作为一个标榜慷慨的社会模式的人权国家,法国无法保证那些为“光荣的三十年”做出贡献的移民的后代的生活条件,不能不让人深思。法国的骚乱反映出了法国在移民政策上的失误和低迷的经济形势。2007年大选举行在即,要避免2002年让-玛丽·勒庞进入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的情形再次发生,有志掌管法国的领导人们必须解决好郊区问题,处理好新文化融入与经济自由化两大挑战,恢复法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法国骚乱向西欧社会敲响警钟

  至本月7日止,法国巴黎东北郊的骚乱已进入第12天,席卷了法国近300个城镇,并开始波及邻国。尽管法国政府部署了大量警力并呼吁民众保持克制,希拉克总统也于6日晚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表明了恢复稳定和公共秩序的决心,但形势仍未出现缓解迹象。目前,这场被法国媒体称为该国自1968年“五月风暴”后最严重的骚乱已经引起了西欧国家的普遍担忧。

  据法国有关部门统计,截至7日,该国报告发生骚乱的城镇已达274个,被焚毁的汽车约4700辆,警方共逮捕了395名肇事嫌疑人,另有1200人受到拘传。目前,这场骚乱已由最初的焚车、砸店、烧房发展到了抢劫、袭警和伤人。7日当天,一名61岁的无辜男子遭袭击后不治身亡,成为骚乱事件的首名遇害者。鉴于法国趋于失控的社会形势,澳大利亚、奥地利、英国、加拿大、德国、匈牙利、日本、俄罗斯、西班牙、美国等国政府已纷纷对本国国民发出赴法旅行警告,并要求在法本国公民保持高度警惕。虽然迄今尚无外国游客在法国骚乱中受伤的报道,但这起恶性事件无疑已对法国长期繁荣的旅游市场造成严重冲击。不仅如此,法国的骚乱还波及到了邻国比利时,比首都布鲁塞尔警方证实,该市5日有5名警察被示威者打伤,6日,市火车南站附近又有5辆汽车遭人焚毁。

  骚乱的后果如此严重,但究其起因,不过是巴黎东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少数族裔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赶时触电身亡。这起看似平常的意外事件何以成为法国几十年来最严重骚乱的导火索?分析人士指出,法国政府的移民政策失当是主要诱因。法国拥有西欧国家最为庞大的穆斯林人口,其他族裔的移民也不在少数。但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并没有为少数族裔营造平等的社会参与氛围。由于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族裔移民及其后代普遍因为受到这样那样的歧视而深陷贫困、失业的困境,很难真正融入法国社会,成为一个被日益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在此背景下,某些政府官员提出的更趋强硬的移民政策又进一步加剧了政府部门与少数族裔社区之间的疏离和不信任感,使本来就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年轻一代移民更添悲观和怨恨情绪。由此爆发大规模骚乱也就不足为怪了。

  令人不安的是,法国的情形也不同程度地在西欧其他一些国家存在着。有评论指出,法国的骚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不公、阶层分化等社会矛盾长期积聚后的一次爆发,“分化-贫困-暴力-再分化”的恶性循环同样可能出现在其他欧洲国家。

  连日来,西欧国家的不少媒体和政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或谈话,认为法国的骚乱为西欧社会敲响了警钟。随着法国骚乱的愈演愈烈,一些西欧国家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对失衡的多元社会体系进行再思考。他们指出,法国的教训足以为鉴。以暴力方式发泄对政府的不满固不足取,但要防止类似骚乱再度上演,有关国家政府应切实加强与少数族裔移民群体的沟通和对话,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思政府政策的失误之处。只有认真对待社会不公和贫富悬殊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消除不稳定因素,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多元社会。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论坛讨论]
当前评分:0
Bad  1 2 3 4 5  Good
关键词:巴黎 
..........................................................................................................................................................................................................................................................
协会介绍 | 俄罗斯油画 | 商务项目 | 留学咨询 | 俄罗斯风情 | 贸易信息 | 日常服务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2004 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协会 版权所有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塔林街7栋A座6H 102622
电话:+86 13439175060 ,+86 1057782670,+7 9161052484 电话/传真:+86(10)57782670
电子邮件: trade@china-russia.org , caspw@139.com

京ICP备05021730 , 京公网安备 110115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