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Russian
推荐给朋友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首页   

协会介绍   

俄罗斯油画   

商务项目   

留学咨询   

俄罗斯风情   

中俄贸易   

日常服务   

网站导航   
热门排行
最新排行
推荐排行
新闻标题: 北京重庆上海:人才奇缺 海归如鱼得水
发布时间: 2005年12月29日 閲读次数:3316 新闻来源:新华网
  随着回国人士的增多,国内求贤若渴的各企事业单位纷纷竖起纳贤大旗。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海归”。然而,并不是所有的 “海归”都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已经回国的人或即将回国的人,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去掉“洋文凭”的优越感,真正靠实力说话;要明确自己能够从事什么、做好什么,在熟悉国内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就业。这样“海归”就不会变成“海待”,用人单位也能很快求得需要的人才。

  中关村:亲和力聚才

  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日前举行招聘会,以月薪2500元招聘普通的软件工程师,附加条件是“有留学背景者优先”。“原本是随便写的,却没想到真的有‘海归’来,还是硕士,还同时来了3个。”

  在英国进修3年刚刚回国工作的陈小姐却对自己目前的境遇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今天的北京早就今非昔比了,中关村更是藏龙卧虎之地;在哪里读过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

  目前陈小姐就职于中关村的一家电脑公司,做销售代理。“底薪不高,但是要看销售业绩,有提成奖励;做销售可和你是不是‘海归’没关系。”

  “在中关村,最讲究的是物有所值,因为它已经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地区了。”中关村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表示,“企业关注的是人力资源成本和其性能价值比,在这一点上,无论海归、自学成才、国内毕业生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

  3 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总部已经累计接待来访的留学人员1.6万多人次,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两户留学人员企业注册成立。“目前,来到中关村的‘海归’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精英型人才,带着资金和技术,他们来到中关村的主要目的是创业;另一类是适用型人才,他们来到中关村是为了从业,就是找工作。”

  王立平认为,“虽然没有国际化的资本和核心的技术,从业的‘海归’同样有他们的特点和优势,比如语言上的优势和国际化的视野;但是如果当初是抱有‘镀金’想法的留学人员,显然‘海归’的名片并不能让他们成为招聘市场的抢手人才。”

  “待遇缩水其实是市场机制作用下正常的回归。一直以来,中关村都有着“鼓励创业、容忍失败”的精神。“很多留学人员都有在中关村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说,“他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他们也在这里寻求发展;对于他们来说,中关村有天然的亲切感和亲和力,他们在这里可以讲各地的方言去生活,也可以讲各国的语言去工作,中关村都欣然地接纳他们、欢迎他们。”(哈贝)

  重庆:企盼海归兴市 吸引“海归”

  重庆最近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回国服务的意见》、《重庆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规定》等政策性文件,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营造宽松的政策平台;先后建立重庆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华学人回归创业特区、重庆青年创业园等系列科技园区,为海外留学人员来渝提供了发展事业的良好平台;加强海外留学人员的创业发展扶持,在税收、金融、用地、工商注册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在人才、资金、技术上尽可能给予支持,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

  近年来,重庆市吸引“海归”采取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来渝服务。据统计,目前已有900人次的留学人员,通过学术考察、技术咨询、特聘(客座)教授、项目开发、合作研究、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等形式来渝创业或效力。

  重用“海归”

  重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组织来渝工作或服务的海外留学人员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攻关。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研究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最新研究成果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创造出5个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世界纪录。通过项目攻关,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以留学回国人员为核心,横跨多学科、多专业的100余名科研骨干力量。

  今年,重庆开始实施“巴渝创新人才工程”,每年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在来渝工作和服务的留学回国人员中,遴选10名学术技术带头人,自主培养一批两院院士和进入国家项目决策或学术技术领域的专家。据统计,在来渝工作或服务的海外留学人员中,已有近1/3的海外留学人员在重大科研实践中得到了培养锻炼。成就“海归”

  人才兴则百业兴。年内,《重庆市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渝工作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海外留学人才回渝工作、回渝服务的身份认定、工龄认定、职称认定、户籍管理、工资待遇等问题都会一一作出规定,切实解除海外留学人员的后顾之忧。

  《浦江计划》延揽人才

  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以支持来沪留学人员工作、创业,佼佼者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上海最近推出“大手笔”的《浦江人才计划》,首批申请者已开始递交材料。全面实施的人才工程,将在3年内集聚万名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

  目前,在上海工作、创业的留学人员达5.4万人,其中两院院士8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6人,留学人员企业30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4.2亿美元。

  海外智力,正成为上海新时期发展的强有力推动者。

  上海全面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3年内在机关、高校、企业中,招聘1万名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为给留学人员提供一手信息,上海去年分别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地举行4场海外人才招聘会,收到简历2269份,其中博士学位396人,硕士学位1788人,招聘岗位当场达成意向的占总数的 73%。

  吸引海外人才来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为他们营造在上海创业的良好环境。上海先后建立了张江、嘉定、虹桥等10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留学人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通过“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上海已资助228名来沪服务的高层次留学人员,总额高达622万元。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办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2002年以来相关专项资金已资助留学人员单位近120家,总额近1200万元。上海还成立了海外人才服务中心,提供创业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生活配套服务等“一门式”服务,让海外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市留学人员联谊会还与上外静安外国语学校合作,开办留学人员子女班,使孩子能适应国内升学、今后国外深造的双重要求,为海外归来人员解了后顾之忧。

  上海市解决住房配偶子女教育问题

  从上海市政协近日召开的“在沪工作及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座谈会上获悉,上海将进一步拓展上海市居住证B证功能,为解决外籍人士子女的户口、医疗保险、入学和高考等问题提供方便。

  住房条件、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已经成为上海市吸引包括留学人员在内的海外人才的三大瓶颈。尤其是子女教育,已经超越生活环境成为大多数海外人才来中国前的首要考虑。徐汇区副区长周秀芬在座谈会上坦言,正是被这一问题所困,不少海外人才最终放弃了来沪发展的念头。因此,在教育政策上向其子女倾斜,已是进一步吸引高质量海外人才来沪的当务之急。

  上海市人事局有关人士透露,人事局已经针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B证的外籍人士的子女入学难问题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相关措施正在积极酝酿中。(黄渭茂)

  重庆大学博导七成系海归

  重庆大学在市和学校优惠政策的吸引下成了人才蓄水池,据悉,现有387名留学回归人员。

  据了解,该校为鼓励吸引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妥善解决家属随调、子女入学等问题,在科研启动资金、安家补贴、住房补贴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据悉,在387 名海归人员中,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7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5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校的博士生导师中有71.4%是留学回国人员。
[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 [推荐给朋友] [打印] [关闭]  [论坛讨论]
当前评分:0
Bad  1 2 3 4 5  Good
..........................................................................................................................................................................................................................................................
协会介绍 | 俄罗斯油画 | 商务项目 | 留学咨询 | 俄罗斯风情 | 贸易信息 | 日常服务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2004 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协会 版权所有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塔林街7栋A座6H 102622
电话:+86 13439175060 ,+86 1057782670,+7 9161052484 电话/传真:+86(10)57782670
电子邮件: trade@china-russia.org , caspw@139.com

京ICP备05021730 , 京公网安备 110115000003